立足西部 改革创新 ——兰州大学建设一流国家理科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05-05-27   字体大小T|T
 1990年7月,教育部在兰州大学召开“全国理科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教育部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理科教育的经验,提出了国家理科基地建设的思路与目标,形成了坚持“少而精、高层次”的原则,在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和少数全国重点理工科大学中,选择一批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基础学科专业点,从本科入手,加强研究生教育,逐步建成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构想。就在这次会议后,有关高校按照国家的整体构想与计划开始建设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又称理科基地),国家又建立了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金来支持理科基地的发展。相关基地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 
  经过“九五”和“十五”期间的建设,兰州大学的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4个国家理科基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思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卓有成效地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思路科学合理 
  自理科基地设立以来,兰州大学始终将它置于带动整个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学校先后建立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信息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核科学与技术3个省部级理科基地和1个数学校级理科基地,从而在结构上形成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大气、信息”学科齐全,有利于发挥整体效能的格局。学校将理科基地作为一个整体,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领导,实现了资源共享,保证了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率。更重要的是,基地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兰州大学形成了“加强数理基础,调整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素质,重视科研培训,提高创新能力,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基地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和“五?三”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统筹培养;二是“数理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特色方向课”的三层次课程体系;三是“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科研培训”的三元教学结构;四是“课程实验 课内实习 综合实习”的三阶段实践教学体系;五是“跨学科交叉 校际联合 国际化交流”的联合培养。同时,基于知识结构优化组合思想,构建了由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近年来,兰州大学理科基地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百余篇。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各基地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基地还积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并有多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承担教育部“高等理科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4项,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4项。 
  1992年,由兰州大学化学系和浙江大学化学系牵头,全国10所高校参加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系统改革的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997年,“高等理科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与西北大学合作的“瞄准国际前沿,推动我国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现代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由李吉均院士主持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地理学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于2001年9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结果为优秀,并推荐申请2005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兰州大学大力提倡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积极促进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截至2003年,学校获得“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14项,其中创优项目5项;项目总数及经费数均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至今,学校理科基地共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3项,“甘肃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8项。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为此,学校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基地教师多出教材,出好教材。近年来,基地教师共出版各类教材、教学辅导书和讲义近百部。其中,获得国家级教材奖励5部,省部级教材奖励10余部。地理学基地2000年出版国家“九五”规划重点教材《自然地理学》,2004年出版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材《综合自然地理学》,2005年计划出版的“自然地理学电子教案”和《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教程》也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学基地2004年出版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材《结构化学》多媒体教材,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三、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明显加强 
  近年来,各基地通过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学校配套经费、世界银行贷款、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经费等,大力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实验室面积现已达到15000平方米,建成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实验教学中心,目前这三个实验中心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2004年,学校筹措资金3600万元人民币,用于本科生实验室建设,其中三分之二的经费用于4个理科基地实验室建设。各基地均建立了本科生开放创新实验室,鼓励基地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野外实习对于地理学和生物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理科基地教师进行实习教学内容、模式和体系的改革,使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结合地域优势,地理学基地着力建设了三大自然区过渡带野外实习基地,制定了一套集综合性、参与性和创新性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实习教学新模式。生物学基地建成了3个野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流动式”和“半流动式”野外实习新模式,并主持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和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研究”,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地理学基地2001级高晶同学在实习报告中总结说:“通过实习,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实习区‘点’上的深入工作锻炼了我们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能力,‘线’上工作锻炼了我们的观察能力,‘面’上的工作锻炼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野外考察学习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使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增强了我们从事地学事业的信心。”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 
  兰州大学立足西部,确立了以自主培养为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通过积极实施“萃英人才计划”等方式,已逐步形成一支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学术思想活跃、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基地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6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 
  国家理科基地建设的两大目标是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而高水平的科研是基地教学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根本。通过基地与学科共建,推动了科研迅猛发展。无论是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科研成果的水平,都跨入了一个新阶段,有了质的飞跃。5年来,基地教师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9项,科研经费总数1.1232亿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440篇,其中SCI论文1590篇。高水平的科研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专业基础教育具有前沿性和国际性提供了条件,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特别是基地教师的研究成果以不同形式融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 
    五、辐射与示范作用发挥良好 
  基地是学科建设的生长点。基地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所在学院相关学科的建设,四个理科基地所在学院现共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 
  基地是教学改革的辐射源。基地教师承担完成的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就人才培养的思路、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 
  基地是人才培养的示范区。兰州大学理科基地立足西部,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外派教师教学、外出交流、接受进修培训等形式,为国内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培训师资500余人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六、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近年来,兰州大学理科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和研究生考取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基地学生100%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六级通过率在50%以上;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由基地设立之前的10%-20%提高到75%以上,部分基地已经达到了95%。基地学生每年都有数人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如物理学基地94届毕业生张兴旺,先后到香港中文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和洪堡研究员,现为中科院半导体所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在Nature Materials,Appl.Phys.Lett.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8篇。 
  在此基础上,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年均有部分基地学生获各级各类奖学金,在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等比赛中,基地学生均有不俗表现。如地理学基地2002级付颖昕同学在一年级以96分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2003年她的研究论文被哈佛大学选中,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哈佛大学“哈佛亚洲与国际关系会议”。她流利的英语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现已被美国耶鲁大学接受为特别培养学生,将于2005年7月赴美交流。基地建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实践证明,作为精英教育的“样板田”和“试验田”,兰州大学国家理科基地的建设是成功的。立足西部和不断改革创新,使兰大正在建设一流国家理科基地和培养更多更好的基础科学人才的大道上大步前进,并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光明日报》(2005.5.27)